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存储、分析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相应地,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必然会对经济学研究与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极大拓宽了经济学研究范畴,而且冲击着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勇于创新与变革。
传统经济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主要发生在物理空间,其扩张也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活动则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或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中,经济活动的扩张也不再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融合渗透、赋能引领,推动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根据经济活动空间不同,数字经济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数字经济,即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运输(传递)、消费、支付等经济活动全过程都在数字空间完成,无须依赖物理空间,如加密(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第二类是融合数字经济,即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交互融合中,物理空间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能够在数字空间得到实时反映,如在共享经济中,订单、支付等环节是在数字空间完成的,而具体的共享服务则往往在线下的物理空间进行。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算法+算力+数据”已经成为典型的生产方式。这使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极大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学研究应把这些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产生机理和运行逻辑、数字化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目标、数字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治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
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的拓展,使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要求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首先,由于受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的限制,以往统计分析往往采用少量样本进行研究,容易造成数据遗漏和分析不完整等缺陷。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能力发生质的飞跃,海量数据资源可以满足经济学研究对大样本数据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全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大大提升了经济研究的精准性。其次,以往经济学分析的数据大多是结构化的数值数据,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了数值数据,还有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但计量分析、统计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很难处理这类数据。再次,传统经济学研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搜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模型、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这种静态、滞后的研究往往会削弱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甚至可以在预设环境中对经济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分析,实时生成研究报告,实现精准预测,这就能够极大增强研究成果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因此,经济学者应高度关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样本数据扩大、数据结构种类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重视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技术在处理分析海量异构数据(相关的多个数据的集合)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和变革,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精准性和对经济实践的指导性。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